发表于:广西
云展览︱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1武鸣文学艺术作品”地方文献征集入选作品展(第五期)
时间:2022-02-09
编辑:南宁市武鸣区图书馆
浏览:0



序  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亦是武鸣区图书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之年。2021年5月,南宁市武鸣区图书馆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1武鸣文学艺术作品”地方文献作品征集活动。

此次活动获得了区内外武鸣籍各界人士的积极响应,广大文学艺术热爱者们通过形式各异的艺术作品生动反映党的百年辉煌历程,讴歌党领导人民的伟大创造,激励武鸣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协力谱写建设壮美武鸣、共圆复兴梦想新篇章。

征集活动收到稿件241篇(幅),涵盖了散文、山歌、书法、美术、摄影等作品。经过专家组评审,共评出65篇(幅)作品入选。近期,我们将通过云展播的方式,将入选作品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展示。活动解释权归南宁市武鸣区图书馆所有。(注:作品排名不分先后)





成年组书法类





建党百年颂诗一首


作者:李欢淳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作者:韦晨炜






成年组文学类





村史书写人

作者:黄彦朝

由于工作关系,我经常下乡,走村串户。可谓踏遍了壮乡大地的每一座村寨。有幸领略了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画卷;也品尝了各色美食和山山水水酿就的一杯杯乡愁。
沉醉之余,亦生出许多感慨和遗憾。下乡进村,经常见到一些石磨、石槽、木犁耙、功德碑等老物件,被丢弃在房前屋后。
有一次去一个村,发现村头桥边,一块上了年头的石碑,竟被当成了垫路石。石碑刻有字,但风吹日晒、人踩车轧,大部分都模糊难辨了。这是块什么碑?记载着什么事?再也无从了解了。它背后的故事,是否和村庄的历史一样绵长?它散发出的乡愁,又经过何人的手,随风飘散?
那时,我就想,能有人把村庄的记忆,山水的故事,盘旋巷陌的乡愁记录下来,编成一部村史保存下来,该多好!
过了两三年,还真出现了将村史编书成册的村史书写人。他们不是见多识广的年轻人,也不是学富五车妙笔生花的读书人,而是一群放下锄头,拿起笔头的草根乡贤。
2017年10月,我跟随人民日报三个个记者,走访了几个书写村史的老人。点点滴滴记下了他们书写村史的过程,也记下了他们在挖掘、收集村史料的点点滴滴汗水和感触。

刘信利,是一个从民政局退休的老干部。他老家是仙湖镇邓柳村,有生之年要编一部“史”,为那个生养自己的村寨——那是2006年。老人坐在房前的凉亭下,见到我们来采访他,很激动。一缕秋阳照在他褪色的夹克上,看不出曾经是吃公粮的人——俨然是一副刚发下锄头歇息的老农。说起话来,他却不似木讷的村民。
一把年纪,小学文化,要“著书立说”,谈何容易?
“你?写书?!”身边亲友,惊讶中带着怀疑。
然而,刘信利铁了心。他说动邓积业、莫善恩、邓如流等同村的老伙计,一道拿起纸笔,进村入户,开始奔走。
为了和久违的父老乡亲打成一片,刘信利没少想招。“上门走访,割一条肉、带几斤水果,效果就不一样。多递几根烟,话就容易说开。”
“邓柳北宋建村,历史悠久。按说,邓柳村应该有不少记载。可一翻县志,都是零零星星的,资料少得可怜。”刘信利说,“每一个字,每一个数,都是我们走东家、串西家,用脚底板‘走’出来的。革命战争年代还不算远吧,可村里哪些人参加了游击队,得找健在的游击队员挨个问、逐个核。再比如,村里修了多长的渠、能灌溉多少田,都得实地看、找人问。碰到说法不一致,还要不怕麻烦,多次核校。”
那段时间,小学文化的刘信利,养成了随身带纸笔的习惯。“上了年纪,记性不好。听到有用的,得马上记下。”
编撰小组4个人,学历最高的邓积业,也只有高中学历。“访的苦容易扛,写的关不好过。怎样把采来的素材编写成文章,让我们吃够了苦头。”编写中,刘信利好几次因脑供血不足住院,最长一次住了20多天。
四年坚持,四易其稿,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冬,《邓柳村志》终于完成。2016年底,邓柳建村960周年,经修改完善的新版村志印了100本,很快被村民争抢一空。
散发着泥土芬芳的草根村史,或只是薄薄一册,却承载着一个村庄的变迁、数个姓氏的繁衍,乃至一个族群的记忆。对刘信利来说,干成这事,自己一辈子算是圆满了。

在伏唐新村,我们刚一停车,就碰见了从果园回来的李迪荣。他是宁武镇伏唐村党支部书记,我跟他见面不少,赶紧向身边的记者介绍。我们说明了来意,李荣迪马上打开话匣,自豪地把村庄的变化描述一番。
“谁能想见,1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不通公交车、偏僻落后的壮族村落。”顺着李荣迪指着小坡上,一栋栋三层小楼,白墙、黑瓦、飞檐,错落有致,掩映在青山绿水间。大戏台、篮球场、停车场、幼儿园,应有尽有。好像是他手指的魔力,转眼变出一般神气。
“村里好几位阿婆,出门转了转,回来硬是找不到家了。”
“家门口还能迷路?”
“可不是嘛!”
“怎么回事?”
“以前,家家户户房子不一样,门前又有石狗、石钟,好认门。现在,都是整齐划一的农家别墅,一晃神,真不好分辨。”
谈起村里巨变,李荣迪讲了一个趣事。
“我们村整村原地拆旧建新,并对绿化、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进行全面改造。”李迪荣说,“农村在变,农民在变,农业也在变。越来越多的乡亲洗脚上楼,生活也向城里看齐。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也让一些美好的、令人留恋的东西消失了。”
李荣迪的描述,一点也不夸张。经常到伏唐村下乡,目睹了它的拆掉、重建和涅槃。
当我们问起编修村史的事时,李荣迪深有感触地说:“我感觉,伏唐人的感情是复杂的:既有对新生活的‘盼’,又有对老村落的‘念’。毕竟,一座老房子,不是一件旧衣裳,那份恋恋之情,会延续更长久的时间。现在的年轻人,煤油灯都没见过,如何感受前人的艰辛?但住进新楼、走上新路,再去哪里寻觅记忆中土屋顶上的炊烟,溪旁河边的水车,田间地头的犁耙?建新村的同时,也要为后人留下能依恋依靠的东西。所以,我们要把村史编书成册;把村里的老古董放进村史室保存起来。”

在太平镇凤阳村,我们和村党支部书记黄恩明说起修村史的事,他马上来一段习总书记的金句:“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愁是什么?乡愁是对故土一草一木的思念,是对故园那山那人的眷恋。它不是抽象的,它就是那一座老屋,一道山路,一棵古树。当这些东西都消失难寻,乡愁也就像风筝断了线。”
“等不起、坐不住呀!上了年头的老物件,乡亲们丢的丢、烧的烧、卖的卖;熟悉情况的老人家,要么已经过世,要么记忆模糊。”黄恩明说,接到建村史室的任务,村里马上动了起来。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文化传承。
一架大集体时代的水车,就是被黄恩明“救”下的。他走家串户收集旧物时,83岁的村民卢秀元正准备把水车劈来当柴烧。“一问才知道,原来他家建了新房,水车没处放,只好拿来烧。”
被“救”下的,还有村名的由来。
“凤阳村,为何叫凤阳?说法不一。”黄恩明说,村里人走访了11位七八十岁的老人,终于得到较一致的答案——一年大旱,赤地千里。村民靠着一眼汩汩流淌的泉水,维持着生活。一天,村里一个叫阳的小伙,外出耕作时,用泉水救下了5只饥渴的受伤凤凰。凤凰感恩,留了下来。后来,村里来了一头怪兽,叼走牛羊,为非作歹。阳与凤凰并肩战斗,牺牲性命,除掉了怪兽。村人感激阳与凤凰,把他们葬在了村里。五凤朝阳,是为凤阳。

三天的采访时间,转眼就接近尾声。可是,几个记者还意柔未尽。我提议他们再去采访邓柳村的邓如流老人。
在革命战争年代,邓柳村曾是游击根据地。这一红色记忆,也是“抢救性”打捞出来的。
“刚开始,村里健在的老游击队员还有10多位。到现在,仅存3位。”邓如流说,“等老人们都走了,村里这段革命历史,恐怕再难弄清楚了。”
“村史在,根就在;根在,希望同在”
“《邓柳村志》已升级到2.0版。第一版有不少疏漏,很多人和事没有涵盖。我在2012年开始了补充、修改、完善的工作。”今年74岁的邓如流说。
年岁渐长,邓如流的精力和记忆力大不如前,“想到什么,半夜也要爬起来记。不然,醒来全忘了。”
不会电脑,邓如流只能靠手写。翻开手稿本,字迹工整,“光水性笔就用了40多支。”
经过修订,新版村志体例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字数从7.5万字增加到12万多字。
“2016年底,邓柳建村960周年。新版村志印了100本,很快被村民争抢一空。图文并茂,编撰精心,该有的全都有了。一志在手,全村的风物人情、红色历史,了然于胸。”邓如流自豪地说,“能为子孙后代留下历史记忆,再苦再累也值了。”

走了几个地方,经过几个村寨,听了几个村史故事,我们不由感叹:武鸣是壮族的发源地之一,每一个村名、每一个山头、每一棵古树背后,都可能藏着故事,亟待挖掘、整理。盛世修志,一群草根乡贤们走在了前面。有了村史,乡愁就不仅仅是缥缈记忆里的乡音乡味、青砖黛瓦和阡陌桑田了,而是有了实实在在的文字依归。






成年组摄影类





释迦果丰收


作者:韦武康


















联系我们

地址:南宁市武鸣区城厢镇起凤路9号
电话:0771 — 6251519
微信:WuMingLib
邮箱:WuMing@Gxlib.cn
官网:WuMing.GxLib.Cn
技术:广西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








内容举报 / 纠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好的作品,需要你的点赞鼓励 ——
.
.
南宁市武鸣区数字图书馆
Wuming Public Digital Library
南宁市武鸣区数字图书馆版权所有
工作QQ:464026079
工作邮箱:gtwuming@qq.com
工作电话:0771—6251519
工作地址:广西南宁市武鸣区城厢镇起凤路9号
技术支持:广西广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广西公共图书馆

2018 - 2025 © wuming.gxlib.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2024032593号 . 桂公网安备45010702001461号 . 统计代码
. G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