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广西
云展览︱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1武鸣文学艺术作品”地方文献征集入选作品展(第六期)
时间:2022-02-13
编辑:南宁市武鸣区图书馆
浏览:0



序  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亦是武鸣区图书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之年。2021年5月,南宁市武鸣区图书馆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1武鸣文学艺术作品”地方文献作品征集活动。

此次活动获得了区内外武鸣籍各界人士的积极响应,广大文学艺术热爱者们通过形式各异的艺术作品生动反映党的百年辉煌历程,讴歌党领导人民的伟大创造,激励武鸣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协力谱写建设壮美武鸣、共圆复兴梦想新篇章。

征集活动收到稿件241篇(幅),涵盖了散文、山歌、书法、美术、摄影等作品。经过专家组评审,共评出65篇(幅)作品入选。近期,我们将通过云展播的方式,将入选作品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展示。活动解释权归南宁市武鸣区图书馆所有。(注:作品排名不分先后)





成年组书法类





沁园春·雪


作者:农周宝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作者:黄立军






成年组文学类





柊叶青青粽飘香

作者:曾丽艳

每年农历廿三至除夕的这几天里,小区里的阿婆们就有一种忙活的热闹了。她们聚集在树底下、在墙角、在杂物房门前,三五成群地包粽、煮粽。袅袅的炊烟伴随着她们爽朗的说笑声,粽子淡淡的清香揉成浓浓的诱惑,口水顿时失去了应有的矜持。于是,年味儿越发浓郁了起来。
咱们壮家人有“无粽不成年”的说法。母亲年长,近几年精气神大不如前,过年时的许多小吃,我们宁可在街市上买回,也不想让她老人家劳乏。母亲却说:今年是牛年,又党的百年华诞之年呀,米花可以不爆,榨粉可以不打,馍馍可以不捏,但粽子绝不可以不包!
这不,农历廿三又至,冷雨嗖嗖,母亲却要亲自到街上采买包粽子用的素材。“妈,外面冷得吓人,需要什么材料,您说,我列个单帮买回来就是。”母亲毅然回绝了我的请求:“好粽子要好材质,有好材质才有好吃的粽子。何况,这粽子不只是我们自己吃,老祖先更要吃,怠慢不得!”在我的家乡,每逢过年,粽子是主角,供于祭台之上。每年,母亲开始包粽时,总会先包两只大小形状完全一致的肉粽,从初一至十五,这对沤熟了的肉粽就一直安静地躺在祭台上,似乎承载着历史轮回中亘古不变的神圣使命。
“还是我陪你妈去买吧,这么多年,她包粽少了我可做不成。”父亲笑呵呵地说。母亲佯装嗔怒地瞪了父亲一眼,然后笑了,脸上带着浓浓的幸福。父亲敦厚,母亲勤快,包粽子的材质,年年是他们你一样我一样地抱回。包粽的前一夜,吃过晚饭,无须分工,没有言语,母亲舂米滤米水泡绿豆,拍姜切肉放香料腌制;父亲则清洗绿油油的柊叶,滚水烫软后挂晾。此时,屋子里已满是柊叶的清香味,绿豆、糯米、五香粉交织在一起的粽子的气息。这一夜,我们兄弟姐妹便有了白白胖胖、热气腾腾的粽子入梦,醒来,唾液流湿了嘴角。
次日一早,我们在睡梦中未醒,母亲就摆出包粽子的阵式:清洗好的柊叶及草绳、浸泡过的糯米和去了皮的绿豆、大木盆、筷子、剪刀呈圆弧状依次摆开,母亲则坐在弧心,准备大显身手。先拿起两片柊叶,上下重叠铺开,左手托起柊叶,舀一碗糯米,挖个沟,填上绿豆、五花肉,再依次盖上一层绿豆、白米,稍作整理呈锥状,就该合扰了。只见母亲右手同时用食指和中指夹住柊叶的前端,轻轻往里一弯,一折,这一头便有了两个尖角,再轻轻拍打,让米和馅儿尽量填满这两个尖角,然后再折另一头,一个四角粽的雏形便已呈现。最后该系绳了,母亲抽出一根草绳,咬住根部,将草绳在粽子上绕两圈,打结,再抽第二根,如此重复,直至将粽子捆成了肉嘟嘟却结实匀称的胖小子,这才算是完成了一个。
母亲包的粽子最漂亮,是村里公认的。往年,只要母亲包粽子,总会吸引一些婶婶们前来窜门,其意是窜门,不如说是学艺。有时一屋子的女人,你一个,我一个,说着村头巷尾的趣事,聊些农耕家庭之琐事,不时响起阵阵欢声笑语,粽子很快就包好了。出于好奇心,我也曾跟随母亲包粽,结果惨不忍睹:有糯米粒跑出叶外的,有一头大一头小的,有捆绑得松松垮垮的。母亲包的粽子,煮熟后打开,馅是馅,米是米,全都规规矩矩地各占一地,而我包的全一股脑儿地混在了一起,切开,似一张大麻脸。嘿嘿,终归是“樱桃好吃树难栽”。直至现在,人到中年了,我依然包不好粽子。而像母亲一样,能包出一个个精巧、结实的粽子的,在壮家乡村里,大有人在。一个粽子的制作,其实就是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也难怪说:真正的艺术家,是出自民间。
粽子包好了,父亲会很仔细地剪去细长而突出来的柊梗子,再一个个放入大铁锅中。大的在下,小的在上,先外围,后中间,鼓胀的部分紧贴着锅边,绕成一个大圆圈,中间再摆上一层,正中加两个,如此一来,一朵硕大美丽的“牡丹花”绽放了!然后开始往里注水,在锅底下烧柴火。沤煮粽子与熬米粥一样,先大火,后温火,一旦锅里的水开了,就可以慢火沤煮之,少则四个小时,多是十二个小时,粽子终于正式沤煮成。这香气绕梁的过程,对于我们兄弟姐妹来说,是痛苦的。人在外面玩耍,心却回到了厨房里。只要随风飘过一股清香,便会不顾一切地冲向厨房,而后眼巴巴地看着铁锅上汩汩而起的蒸气。
等到夕阳落山,鸡鸭归巢,整个院子弥漫着粽子更深的浓香。“开锅喽——”父亲雄浑的一声吆喝,唤来了早已不耐烦的我们。只见父亲掀起锅盖,“忽”地窜起一股热气,他一口气吹散了,然后迅速提起一个粽子,放到备好的盘里。几个小脑袋齐刷刷地挤在一起,看着粽子被解开了束缚,脱去了翠绿的外衣,缓缓露出淡绿色的肌肤,我们早已咽尽了唾液。咬上一口,顿时柊叶香、糯米香,融为一缕粽香,沁入心脾;咬上一口,满嘴都是家乡粽子特有的味道,咬上一口,感觉真是牛气冲天了。
在我的记忆里,惟有两年母亲不曾包粽,一年是因为爷爷病逝,另一年是家里建了新房。那是我八岁的夏天,爷爷病逝。当年的农历廿三一过,村里的女人们开始舂糯米,碾绿豆,撸草绳,房前屋后割柊叶——这是要包粽子了。可是直至农历廿八,母亲却按兵不动。这可急坏了我们这些小馋猫,天天拉住母亲的衣襟问:“我们家什么时候包粽子呀?”母亲起先还好好地回答:“按习俗,家里有亲人过世不能包粽。你们爷爷今年刚过世,如果包了等于是用绳子捆绑他,是对爷爷的大不敬呀!”可是这类半懂不懂的话,却去不掉粽子对我们的诱惑,依旧去缠着母亲,母亲干脆就闭口不缄,为此我们都难过不已。万万没想的是,大年初一,便有村里的婶婶伯姆们陆续送来了粽子,每人一对,大小不一,足够让我们解馋了。第二天年初二,是爷爷过世后的“还粽”日,家族里的亲戚及外嫁的近亲女子纷纷前来祭奠,还送来了粽子。似乎魔术般的,厅堂的祭台、条凳上,摆满了浓浓香气的粽子,结果那年的粽子是多年来家里最多的一年,也是吃到多种味道粽子的一年。后来在我12岁时,家里建起了五间亮堂的泥砖房,那年的春节母亲没有包粽子,同样收到了亲戚们送来的香喷喷的粽子。读书后,对这种包粽等于捆住先人的说法甚是不解,对建房不能包粽的做法总是疑惑,直至成家才悟出:丧家办完丧事,建房者完成大业,往往不是倾家囊空,也会元气大伤,春节不能包粽绝非迷信,“送粽”其实就是壮家人互帮互助的表现啊!或许这才是壮家人“无粽不成年”的更好诠释。
近年来母亲随迁到县城,曾在“鸽子笼”一样的商住房做些小粽子,因为没有炉灶与柴火,只能用电高压锅来煮。只需两个小时,粽子便可以出锅,食之,却与之前的味道大相迳庭。失望之余,她从此不在县城包粽,而赶回了几十公里外的家乡完成。
今年亦是!当然,相随的还有父亲。
现在,我的饭桌上,就摆着父亲刚送来的几只粽子。我看着它们,头一回那么认真地去端详:底平上拱,中部丰满隆起,体态尤显丰腴,似横卧着的小土丘,更似孕育着新生命的妇人,难怪会有“壮族年粽起源于生殖崇拜,又演化为祖宗崇拜,作为祭品以求嗣”的说法。
可是,这粽子又何曾只为了祭祀而生,为膜拜而活?一粒粒白米,滑过一双双灵巧勤劳的手,幻化出至美至香至情的粽子,与祖国的繁荣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一起,不离不弃不散,香味萦绕不已,情味浓郁无减!






成年组摄影类





壮美武鸣


作者:覃  华


















联系我们

地址:南宁市武鸣区城厢镇起凤路9号
电话:0771 — 6251519
微信:WuMingLib
邮箱:WuMing@Gxlib.cn
官网:WuMing.GxLib.Cn
技术:广西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





内容举报 / 纠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好的作品,需要你的点赞鼓励 ——
.
.
南宁市武鸣区数字图书馆
Wuming Public Digital Library
南宁市武鸣区数字图书馆版权所有
工作QQ:464026079
工作邮箱:gtwuming@qq.com
工作电话:0771—6251519
工作地址:广西南宁市武鸣区城厢镇起凤路9号
技术支持:广西广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广西公共图书馆

2018 - 2025 © wuming.gxlib.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2024032593号 . 桂公网安备45010702001461号 . 统计代码
. G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