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亦是武鸣区图书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之年。2021年5月,南宁市武鸣区图书馆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1武鸣文学艺术作品”地方文献作品征集活动。
此次活动获得了区内外武鸣籍各界人士的积极响应,广大文学艺术热爱者们通过形式各异的艺术作品生动反映党的百年辉煌历程,讴歌党领导人民的伟大创造,激励武鸣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协力谱写建设壮美武鸣、共圆复兴梦想新篇章。
征集活动收到稿件241篇(幅),涵盖了散文、山歌、书法、美术、摄影等作品。经过专家组评审,共评出65篇(幅)作品入选。近期,我们将通过云展播的方式,将入选作品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展示。活动解释权归南宁市武鸣区图书馆所有。(注:作品排名不分先后)
作者:陆莫可新
作者:隆雨彤
作者:韦博瀚
作者:谢雨昀
作者:胡依晗(10岁)
作者:李函晔(10岁)
作者:梁靖雯(10岁)
作者:武鸣区城厢镇城东小学五(2)班 潘依一
放学了,我又走上了这条回家的小路。这条路,我走了三年,看着树长高了,花开了一轮又一轮,看着树林里那户人家发生的变化……
二年级的一天,我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不经意间发现在路边的小树林里有一户不寻常的人家。一座瓦房破烂不堪,像一个久病多年的老人,有气无力的耷拉着身体。房顶上乱七八糟、屈指可数的瓦片摇摇欲坠,似乎刚经历过一场台风,让人心惊胆颤。门没有装门框,像墙上打出的一个洞口。屋里黑漆漆的,望进去,只见一只火炉一张床的轮廓。忽然,一个“非洲人”从屋里走出来,瘸着脚,衣衫褴褛,头发凌乱,睁着一双空洞的眼睛看着我,吓得我赶紧跑开,心里想着:这就是书里写的贫民窟吗?
三年级的一个春日,凉风习习,万物复苏。我背着书包,哼着歌儿走过那片小树林,看到“贫民窟”前很热闹。我禁不住好奇心的驱使,走过去一看,屋子周围的杂草被铲除了,变得亮堂堂的。屋前屋后的空地以及森林边的旷野都露出肥沃的土壤,散发出诱人的泥土芳香。很多人手里拿着劳动工具,弯着腰在地里忙活。有的种玉米,有的种花生,有的种甘蔗……最引人注目的是几个年轻小伙在树林里搭建一个个大棚。我走过去问:“叔叔,你们在干嘛?”他们说以后这里就是一个养鸡场了。那个“非洲人”伯伯捧着个茶壶,一拐一瘸地忙着端茶倒水,黝黑的脸膛闪着光,嘴里重复着一句话:“感谢扶贫同志!辛苦了!”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转眼,我就上五年级了。开学第一天,我路过那片小树林,看到“贫民窟”换了模样:一栋两层楼拔地,外墙刷上了洁白的油漆,院子围上了栏杆,五彩斑斓的牵牛花绕上栏杆,迎着阳光在笑。客厅里摆着崭新的家具,墙上挂上了电视机……那个“非洲人”伯伯像换了个人,全身上下穿着干净利索,走路好像也灵活很多,跑上跑下地忙乎。见到我,他呵呵笑着说:“现在的生活好起来了,共产党好啊!”
三年了,我走在这条放学的路上,路边的小树像我一样,不知不觉地长高了。野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看着那户人家从贫穷走向富裕,我的心绪久久不能平息:多亏了扶贫队的帮助,真替“非洲人”伯伯高兴!

联系我们